慈悲與禪 Compassion & Chan
心道法師1948年於緬甸出生,四歲時失去雙親,孤貧無依,九歲(1957年)加入游擊隊。法師於戰火中成長,目睹戰爭摧毀家園與生命的殘酷,種下追求和平的渴望。十三歲時隨軍隊來到台灣。
二十五歲,出家求道。為求了悟生死,心道法師在廢棄佛寺與墳地中獨修十餘年。從苦修中,法師領悟到萬物平等,同出一源,體悟唯有心的和平才是真正達到和平的鑰匙。1984年,法師創建靈鷲山無生道場,以「慈悲與禪」為宗風,弘揚佛法;以「愛地球,愛和平」的理念,推動和平志業。
一個戰火餘生的孤雛,在飢餓顛沛的生命經歷中,
基於對貧困的懷懼與對和平的渴望,發下的宏願,成就一座大學的誕生。
心道法師為靈鷲山佛教教團開山和尚
世界宗教博物館及國際非政府組織「愛與和平地球家(GFLP)」創辦人。
心道法師1948年於緬甸出生,四歲時失去雙親,孤貧無依,九歲(1957年)加入游擊隊。法師於戰火中成長,目睹戰爭摧毀家園與生命的殘酷,種下追求和平的渴望。十三歲時隨軍隊來到台灣。
二十五歲,出家求道。為求了悟生死,心道法師在廢棄佛寺與墳地中獨修十餘年。從苦修中,法師領悟到萬物平等,同出一源,體悟唯有心的和平才是真正達到和平的鑰匙。1984年,法師創建靈鷲山無生道場,以「慈悲與禪」為宗風,弘揚佛法;以「愛地球,愛和平」的理念,推動和平志業。
「愛與和平」一直是心道法師心繫的課題。法師認為宗教對人類負有和平教育的功能與責任,各個宗教之間應該充分展開對話,去異求同、共存共榮,把宗教共有的「愛與慈悲」精神融合起來,和平才有希望。
因此,1991年心道法師開始籌建世界宗教博物館,做為推動跨宗教交流、促進和平的平台,並將「尊重每一個信仰、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的理念推及世界。靠著眾多信眾的小額捐助與願力護持下,經過十年努力,世界宗教博物館在2001年11月9日舉行盛大的開幕典禮,各大宗教領袖及代表紛從世界各地前來祝賀。
在籌建世界宗教博物館的過程中,心道法師認為透過不斷地交流、聆聽、對話與合作,才能促進各宗教間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相互信任。因此,多年來心道法師奔走國際,積極參與並推動跨宗教交流與對話,包括自1999年起連續參與「世界宗教大會(PoWR)」,亦曾受邀參與2000年於聯合國舉辦「千禧年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和平高峰會議」。而自2002年起,心道法師在國際間陸續舉辦一系列的「回佛對談」,希望藉由佛教的柔性力量,成為推動宗教和平的推手。迄至2017年,「回佛對談」已舉辦十五場,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包括紐約、印尼、馬來西亞、巴黎、伊朗、西班牙、北京、台北、聯合國總部、澳洲、印度與鹽湖城等地。
現在,心道法師正在緬甸推動「生命和平大學」計畫,做為延續世界宗教博物館「尊重、包容、博愛」的精神,推動「愛地球、愛和平」理念、促進地球永續發展以及培育和平種子的大學。這所大學將結合科技與「多元共生、相依相存」的全球生態倫理,為萬物共生的地球診脈,尋求對治地球危機與資源日益枯竭的問題,並培養學生具有愛與和平的靈性世界觀,成為推動「愛地球、愛和平」理念、散播和平的希望種子。
心道法師多年來致力於佛法及禪修的弘揚,以及推動跨宗教和平對談,為世界和諧及地球平安做出貢獻,獲得國際的認同與鼓勵,包括:2005年獲印度「宗教交流和諧基金會(Inter Faith Harmony Foundation)」頒贈「穆提拉尼赫魯和平‧包容和諧獎(Pt. Motilal Nehru National Award for Peace, Tolerance and Harmony)」;緬甸分別於2006、2010、2014年頒贈「弘揚佛法卓越貢獻獎」、「傳授禪修卓越優秀獎」與緬甸國家最高榮譽「上座部全國大業處阿闍黎最高禪修成就獎」;2010年,獲美國理解寺(Temple of Understanding)選為全球跨信仰遠見者(Interfaith Visionary);2013年,獲泰國僧王寺頒發第二屆「佛教卓越貢獻獎」(Benefactor of Buddhism Award);2015年,獲世界佛教徒聯誼會與泰國僧王辦公室聯合頒贈「第二屆世界佛教傑出領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