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Jan 17

愛地球從土地出發

生態環境是彼此互相影響,交互作用的;用愛心認真對待就會得善,就會有影響力改變物質和環境,這是初心,更是心道法師創辦生命和平大學始終不放棄的堅持。

愛地球不僅要從自身確實做起,更需要跨國經驗的合作及交流,緬甸政府與義大利非政府組織Istituto Oikos合作的蘭皮海洋國家公園總體管理計畫與在地居民友善溝通及交流知識,成功保護天然生態,也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靈鷲山臘戌弄曼農場在當地起了無毒農業的示範作用,並且捐贈2000公斤生物菌肥予撣邦省,不只分享成功經驗,更大方釋出資源,愛地球的行動,在世界各角落不斷持續著,只要攜手並進,地球的明天必將更好。

 

海洋生態保育 杜絕濫捕魚獲

位於緬甸最南端的蘭皮海洋國家生態公園,由20個島嶼組成,有移民,也有原住民莫肯族(MOKEN)在此居住,由於其保護50多種陸地和海洋中豐富多樣性的物種,在1996年就已被宣布為國家生態公園。因當地人過度捕撈漁獲,引發魚類滅絕的危機,義大利非政府組織Istituto Oikos與緬甸政府森林部雙方攜手合作蘭皮海洋國家公園總體管理計畫。

蘭皮海洋國家公園計畫專案經理Elisa說明該計畫的關鍵成功因素-將當地重要關係人變成利益相關者並得到他們的支持。Elisa也表示,透過與當地居民共同蒐集資訊,並傾聽他們的聲音,同時了解他們的文化,才能制定切合實際狀況的總體管理計畫。執行期間雙方共同成長學習,因而改變了這裡的原住民-莫肯族原本的生活型態。

計畫小組透過溝通及教育的方式,讓當地居民知道濫捕漁獲的後果,提供生態導遊、漁業觀光的培訓計畫,當居民們參與後實際得到收益,對計畫成員產生信賴感,也更願意配合。Elisa也表示,溝通過程中讓參與者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充分授權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樣參與者才會有擁有感,認為蘭皮海洋生態公園是自己的資產,更願意投入海洋生態保育的行列。事實上執行計畫的過程,也是會遇到挑戰的,例如有的關係人主導性太強,無法接受其他關係人的意見,隨著關係人愈來愈多,以致決策的流程愈來愈複雜,這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弄曼無毒農法 成功環保案例

無獨有偶,位於緬甸撣北省的弄曼農場,則是另一個成功的國際環保案例。早在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2005年來到緬北臘戌的時候,就不使用化肥、農業,讓作物和野草一起生長,非常原始的生態農法。

目前經營弄曼農場的常樂法師表示,靈鷲山的弄曼農場,從蟲害、養土到微生物菌肥的運用,都是採天然無毒,不破壞生態的方式。種植香茅,其本身有強烈氣味可以防蟲害,並以微生物菌肥,代替化學肥料。

靈鷲山佛教教團常樂師特別舉例,「就像人如果腸胃不好要吃益生菌,微生物菌肥就是土壤的益生菌。這是從台灣引進的新技術,一般稱為『腐熟菌(劑)』,微生物菌肥中包含了八種有益於改善土壤的菌,如枯草桿菌、木黴菌等好的菌種,不但能增強土壤對於病菌的抵抗力、免疫力,也有助於減低蟲害。」。

弄曼農場從2018年開始出現了許多紅蜻蜓、小青蛙、小毛蟹和許多野蜜蜂,傍晚時常常看到山上有成群老鷹在盤旋飛翔,這些都表示弄曼農場的生態逐步地趨向完整,一個完整的生態鏈一旦形成,生物群之間彼此制衡、平衡的力量就會出現,就不需要用到會傷害土地、人和動物的化肥、農藥等。

目前靈鷲山緬甸弄曼農場已是臘戌地區無毒農法的示範農場,成功的經驗,健全的生態環境也吸引許多人前往取經,並受到緬甸政府高度肯定,2019年12月4日靈鷲山弄曼大善園寺綠玉寶富貴殿內坐佛開光,撣邦省長林圖(Linn Htut)親臨道賀,並參觀農場,常樂法師分享土壤改良的成果,並表示將透過教育的方式,嘉惠地方農民,因此特別捐贈2000公斤的生物菌肥給撣邦省長,希望透過政府的力量將愛護土地的心以行動推廣到臘戌以外更多地方。

 

生態環境是彼此互相影響,交互作用的,這也正是心道法師一直提到的,多元共生,相依共存的生態倫理. 談地球生態議題必須連結靈性和物質,如同對利益團體的溝通以其立場出發,並為其帶來經濟的效益,弄曼農場的無毒農作則是從對土地的愛心出發,用愛心認真對待就會得善,就會有影響力改變物質和環境,這是初心,更是心道法師創辦生命和平大學始終不放棄的堅持。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