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考——採用主觀分析法針對全球問題建立在地解決方案
「設計思考」可被形容為以一個方法論和一個心態來處理複雜的問題,主要被使用在輔助產品、服務與流程的創新。
卡洛琳絲門斯基博士
「設計思考」是現今大家喜愛用的一個管理用語,它在企業界和學術界已經產生了催化作用,將大家轉移至創業思維的心態。
「設計思考」可被形容為以一個方法論和一個心態來處理複雜的問題,主要被使用在輔助產品、服務與流程的創新。「設計思考」是由史丹佛大學以及設計公司IDEO的創辦人大衛凱利教授推廣起來的。它將分析和重新設計兩者分開來,因此對公司的創新管理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在探索解決方案的空間(創造新的設計想法和重新設計)之前先嚴謹的將分析問題的空間(脈絡、社會情感性的關係等等)分開,是讓「設計思考」在公司的創新管理上被廣泛採用的原因。早先的創新主要是由技術的發明所推動的,而且常常在理解問題之前就先提供答案。
在學術脈絡中特別有興趣的是「設計思考」的另兩個核心層面:通過製作原型來做主觀分析以及重新設計。傳統上學術脈絡的作法是針對已知之情況進行高度的客觀分析,以及針對此已知情況做低度的重新設計。「設計思考」安置的是人的行為,不是在創新過程中心點的一個理論式的經紀人假設(homo economicus)之行為。在設計思考中,針對一個情況採用的是主觀的觀點進行分析,這是使用者的觀點,而不是從客觀的只認知事實真相的觀點進行分析。在已知的情況中的問題是什麼?它的情緒、價值、期望是什麼?我們借用民族誌研究工具來觀察使用者並且與之交談,以製作一個「原型人」針對該情況/問題做一個清晰的主觀分析。
這樣的主觀分析可讓「設計思考」成為一個有用的方法,不僅僅用在服務以及產品創新上,同時可以處理主要的全球問題,例如移民、教育等等。「設計思考」認知情緒以及微小的脈絡是推動人類行為的主要力量,同時能夠推動「超本地性」到一個極致:從個人的觀點分析一個情境,再以該觀點用來作為較大問題的起始點。設計思考意在尋找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小群人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中所面對的問題。一旦針對此問題找到了解決方案,就可以拿來加大格局適用在比較沒那麼特殊脈絡中的一大群人,此時就進入以原型為基礎的重新設計階段。設計思考者採用一些新方式來重新設計原先的情況,例如新產品、服務、或流程。但不會立即達到最終的解決方案,而是在多次的測試中不斷改進這些原型,以使用者的各種反應來形塑改進這些原型。因此,設計思考者在觀察該情況之後不會結束他的分析,而是採用新產品、服務等等和該情況不斷互動,然後不斷更新他的分析。設計思考者以此方式來測試並產生新的假設,經常的更新他的解決方案,並慢慢將原來的解決方案改進得更好。
建議之參考書籍
- Buchanan, R. (1992). Wicked problems in design thinking. Design issues, 8(2), 5-21.
- Dym, C. L., Agogino, A. M., Eris, O., Frey, D. D., & Leifer, L. J. (2005). Engineering design think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94(1), 103-120.
- Kimbell, L. (2011). Rethinking design thinking: Part I. Design and Culture, 3(3), 285-306.
- Dorst, K. (2011). The core of ‘design thinking’ and its application. Design studies, 32(6), 521-532.
- Brown, T., & Wyatt, J. (2010). Design thinking for soci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utreach, 12(1), 29-43.
- Brown, T. (2009). Change by design.
- Kelley, T., & Kelley, D. (2012). Reclaim your creative confide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90(12), 115-8.